政策精准发力!今年前5个月,厦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两位数增长
政策精准发力!今年前5个月,厦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两位数增长
政策精准发力!今年前5个月,厦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两位数增长
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,加码人工智能扶持力度,鼓励扩大有效投资……在系列政策“组合拳”的(de)发力下,今年前5个月,我市规模以上工业(gōngyè)增加值(zēngjiāzhí)呈现两位数增长,在全省位居前列。
其中,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(zēngzhǎng)18.5%,电子、机械两大支柱产业发展良好,新能源、半导体(bàndǎotǐ)和集成电路(jíchéngdiànlù)等新兴产业增速超过20%,工业在经济中的“压舱石”作用进一步显现。
真金白银助力企业设备更新(gēngxīn)
“成绩单”的(de)背后离不开扶持政策的红利释放。今年以来,我市紧紧围绕“4+4+6”现代化产业(chǎnyè)体系,推动投资与产业双向发力,不断注入发展新(xīn)动能。
以投资促项目,今年初,我市出台《厦门市鼓励企业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产业项目攻坚若干措施》(以下(yǐxià)简称《措施》),通过扩大有效投资,降低(jiàngdī)企业融资成本,加快补助资金兑现,助力(zhùlì)企业实施(shíshī)大规模设备更新,单个项目最高补助6000万元,促进企业转型升级(shēngjí)和产业项目攻坚。
《措施》明确,对于本市工业企业2025—2026年度实施的新建和增资扩产(含技术改造和提容(tíróng)增效(zēngxiào))项目,且年度总投资1000万元及(jí)以上或年度设备投入500万元及以上的,按项目生产设备购置和生产性设施建设的投资额(tóuzīé)(以下简称“投资额”)给予相应的补助(bǔzhù)。
其中,投资额(tóuzīé)不(bù)超过5亿元的(de)项目,给予最高(zuìgāo)不超过10%的补助(bǔzhù)(bǔzhù),单个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3000万元;投资额5亿元及以上的项目,给予10%补助,不超过10亿元的单个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6000万元,在此基础上,投资额每递增5亿元,最高补助限额增加1000万元。这为企业扩大再生产注入信心和底气,1月—5月,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已新开工66个、新竣工27个。
为产业发展注入新(xīn)动能
产业方面(fāngmiàn),为加强支柱产业,巩固基本盘,我市出台《厦门市(xiàménshì)推动软件业高质量发展若干(ruògān)措施》等专项(zhuānxiàng)政策,从产业、赋能、生态等方面入手,推动厦门软件业锻长板、补短板、铸新板,全领域推进数字化赋能千行百业。
为锻造产业优势,政策支持互联网平台、动漫游戏、智慧城市、数字政府等优势领域做大做强,给予综合效益好的企业(qǐyè)(qǐyè)最高550万元奖励。同时,赋能(fùnéng)新型工业(gōngyè)化,支持工业软件补短板。鼓励符合条件(fúhétiáojiàn)的工业企业开放应用场景,联合软件企业培育工业软件精品。我市将每年遴选一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、实施效果(xiàoguǒ)好、推广价值高的工业软件产品,按照场景应用情况给予支持,最高可领补助100万元。
人才是产业发展(fāzhǎn)的(de)核心驱动力,我市广招英才,为电子信息产业、新能源与新材料等支柱产业蓄力(xùlì)。发放人才券奖励,鼓励重点企业(qǐyè)加强人才储备,大力培养软件骨干。通过高端人才引进,提升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,推动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迈进。
人工智能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,今年(jīnnián)我市(wǒshì)出台《厦门市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(chǎnyè)发展若干措施》,覆盖面广,扶持力度(lìdù)大,从坚持创新引领、鼓励应用落地、推动生态聚集和夯实发展基础四个方面推动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,最高给予6000万元项目补助。
创新是人工智能(réngōngzhìnéng)产业发展的助推剂,政策着重从源头创新和(hé)协同创新上“加码”,明确支持企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等开展科技攻关,突破核心算法(suànfǎ)、人工智能芯片、多模态大模型、具身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。给予省级、国家级创新平台1000万元到(dào)3000万元不等的资金扶持,以强化协同创新,加速(jiāsù)形成新质生产力。
精准施政,激发产业活力。今年(jīnnián)前5个月,我市计算机、通信和(hé)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,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,金属制品业工业(gōngyè)增加值分别增长13.7%、21.4%和1.3倍。三大行业合计拉动全市(quánshì)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.1个百分点。
(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平)


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,加码人工智能扶持力度,鼓励扩大有效投资……在系列政策“组合拳”的(de)发力下,今年前5个月,我市规模以上工业(gōngyè)增加值(zēngjiāzhí)呈现两位数增长,在全省位居前列。
其中,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(zēngzhǎng)18.5%,电子、机械两大支柱产业发展良好,新能源、半导体(bàndǎotǐ)和集成电路(jíchéngdiànlù)等新兴产业增速超过20%,工业在经济中的“压舱石”作用进一步显现。
真金白银助力企业设备更新(gēngxīn)
“成绩单”的(de)背后离不开扶持政策的红利释放。今年以来,我市紧紧围绕“4+4+6”现代化产业(chǎnyè)体系,推动投资与产业双向发力,不断注入发展新(xīn)动能。
以投资促项目,今年初,我市出台《厦门市鼓励企业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产业项目攻坚若干措施》(以下(yǐxià)简称《措施》),通过扩大有效投资,降低(jiàngdī)企业融资成本,加快补助资金兑现,助力(zhùlì)企业实施(shíshī)大规模设备更新,单个项目最高补助6000万元,促进企业转型升级(shēngjí)和产业项目攻坚。
《措施》明确,对于本市工业企业2025—2026年度实施的新建和增资扩产(含技术改造和提容(tíróng)增效(zēngxiào))项目,且年度总投资1000万元及(jí)以上或年度设备投入500万元及以上的,按项目生产设备购置和生产性设施建设的投资额(tóuzīé)(以下简称“投资额”)给予相应的补助(bǔzhù)。
其中,投资额(tóuzīé)不(bù)超过5亿元的(de)项目,给予最高(zuìgāo)不超过10%的补助(bǔzhù)(bǔzhù),单个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3000万元;投资额5亿元及以上的项目,给予10%补助,不超过10亿元的单个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6000万元,在此基础上,投资额每递增5亿元,最高补助限额增加1000万元。这为企业扩大再生产注入信心和底气,1月—5月,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已新开工66个、新竣工27个。
为产业发展注入新(xīn)动能
产业方面(fāngmiàn),为加强支柱产业,巩固基本盘,我市出台《厦门市(xiàménshì)推动软件业高质量发展若干(ruògān)措施》等专项(zhuānxiàng)政策,从产业、赋能、生态等方面入手,推动厦门软件业锻长板、补短板、铸新板,全领域推进数字化赋能千行百业。
为锻造产业优势,政策支持互联网平台、动漫游戏、智慧城市、数字政府等优势领域做大做强,给予综合效益好的企业(qǐyè)(qǐyè)最高550万元奖励。同时,赋能(fùnéng)新型工业(gōngyè)化,支持工业软件补短板。鼓励符合条件(fúhétiáojiàn)的工业企业开放应用场景,联合软件企业培育工业软件精品。我市将每年遴选一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、实施效果(xiàoguǒ)好、推广价值高的工业软件产品,按照场景应用情况给予支持,最高可领补助100万元。
人才是产业发展(fāzhǎn)的(de)核心驱动力,我市广招英才,为电子信息产业、新能源与新材料等支柱产业蓄力(xùlì)。发放人才券奖励,鼓励重点企业(qǐyè)加强人才储备,大力培养软件骨干。通过高端人才引进,提升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,推动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迈进。
人工智能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,今年(jīnnián)我市(wǒshì)出台《厦门市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(chǎnyè)发展若干措施》,覆盖面广,扶持力度(lìdù)大,从坚持创新引领、鼓励应用落地、推动生态聚集和夯实发展基础四个方面推动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,最高给予6000万元项目补助。
创新是人工智能(réngōngzhìnéng)产业发展的助推剂,政策着重从源头创新和(hé)协同创新上“加码”,明确支持企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等开展科技攻关,突破核心算法(suànfǎ)、人工智能芯片、多模态大模型、具身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。给予省级、国家级创新平台1000万元到(dào)3000万元不等的资金扶持,以强化协同创新,加速(jiāsù)形成新质生产力。
精准施政,激发产业活力。今年(jīnnián)前5个月,我市计算机、通信和(hé)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,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,金属制品业工业(gōngyè)增加值分别增长13.7%、21.4%和1.3倍。三大行业合计拉动全市(quánshì)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.1个百分点。
(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平)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